栏目导航
 
快速链接
 
赏识是一种智慧 ——读《教师修养文萃》中的《让赏识回到学生身边》有感
录入者: 汤建峰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年04月29日

学习《教师修养》摘抄

1、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

2、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

3、知识不等于智慧。

4、应试教育本质上就是单纯的竞技教育,只不过所竞之技并非四肢之技而是智能之技。

5、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6、正真的教育智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7、真正幸福的人,是过着值得尊重和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时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很富有的人。

8、学会过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能够创造幸福社会的人。

9、成人就是能自觉履行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成才就是能找到安身立命的职业。

10、培养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幸福的公民,应该是教育崇尚、追求的目标。

11、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首先还不是一个实践者而是一个研究者。

12、在教育目标上,我们必须指向学生一生的快乐幸福。

 

赏识是一种智慧

——读《教师修养文萃》中的《让赏识回到学生身边》有感

《教师修养文萃》发出这样的讯号,教师的专业素质除了要有与时代精神息息相通的教育理念和多层复合的、独特的业务知识与能力素养以外,还要有“教育智慧”。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运用教育智慧,才能去办智慧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智慧的新一代。智慧教育是一个开放型的教育,赏识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周弘老师,一位普通父亲,用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把双耳齐聋的女儿培养成了一名时代杰出人物。由此可见,赏识是一种智慧,赏识的教育力量是无穷的,赏识可以导致成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让赏识回到自己的学生身边呢?细细拜读这本书,尤其是周弘老师写的《让赏识回到孩子身边》一文后掩卷沉思,觉得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赏识教育。

  我们要了解并善待学生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今天一部分学生厌学情况。要细致分析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的到自己基础差,有的是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有的是因为作业量太大,有的是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等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让我们的学生“想学”、“乐学”,那么我们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告诉我们,“对学生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告诫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最好的办发就是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他们赞扬、鼓励,这才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面对学生的诉说,我们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对你敬而远之。

  我们要善于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我们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我们要学会宽容学生,允许他们的失误。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与必然,要允许学生失败,承认学生的差异。“没有不对的学生,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查找原因,并努力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他们改得一干二净,一夜之间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另外,赏识教育也不是单纯的表扬没有批评的赏识是溺爱。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绝对不能姑息迁就。既要赏识也要批评。既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也要指出和纠正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原则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为前提只有两者巧妙的结合,才是有效的赏识,才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寨桥联庆村委小海村44号 电话:0519 - 86261012 邮编:21317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