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链接
 
工会主席论文:“村校互动式”社区教育的实践之路
录入者: 汤建峰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年04月24日

以学校为主导  村校互动  开展社区教育

——“村校互动式”社区教育的实践之路

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汤建峰

一、活动背景

1.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我们寨桥中学是一所地处滆湖之滨、武进与宜兴交界的比较偏僻的农村初级中学。许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养鱼、种植、搞运输,造成了部分学生家庭失控失管,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加上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消极因素, “问题学生”曾一度增多,流生增多,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教育思想的统一性。通过学校发展历程的反思,结合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学校引导教师形成了以下共识:⑴教育观念:当教书匠不是老师的出路,教师除了教学职责之外,还必须与社区其他教育力量合作,为学生进入社区生活、家庭生活、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准备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师应有更多机会参加校外活动,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及家长,并组织学生休闲时间的活动;⑵教育形式:寻求校内外德育整合,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之路;⑶教育途径:学校加强指导,依靠老师积极主动的工作,依靠社区力量的密切配合,探索教育新模式。

3.教育资源的优越性。寨桥社区拥有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力资源优势,有一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队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村民组长)和一批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他们是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

4.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在本项目设计前,“进村入户到人”社区教育工作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为社区教育的继续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总目标:营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区氛围,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分目标:即三级管理目标

学生个人目标:争当“三好孩子”:思想品德好、学习态度好、遵规守纪好

家庭建设目标:争创“三合格家庭”:履行职责合格、言传身教合格、教育方法合格;

村级发展目标:争创“三无村”:无流失学生、无违法犯罪学生、无失管子女家庭

三、活动创意

1.坚持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原则,整合学生、家庭、学校、社区教育资源,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寻求特色发展上作尝试;

2.根据社区学生及家长的教育需求,为“如何促使教师成为一名社区教育工作者”搭建平台上作探索;

3.有别于其他社区的教育模式,因地制宜,立足学校和村级社区的互动,努力寻找和创新农村初中社区教育思路,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

四、活动内容

一、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组织网络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退协会长任常务副主任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精心挑选既有较高思想素质,又有一定社会工作能力的老师委派到各村担任联系村教师,指导各村关工委工作;学校组建各村学生社区教育活动组,由学生干部担任组长,明确职责,定期培训;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成员进行座谈,提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在学校的建议和镇政府的重视下,各村健全了村关工委组织,退教协会在各村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联系村教师和村退协小组长均是村关工委重要成员。整个社区构建了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各基层村同志组成的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并形成了层层参与人人管,齐抓共管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开展广泛的社区教育发动宣传

学校利用告家长书、《寨中校报》、家长学校、宣传橱窗、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各界宣传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宣传活动内容;各基层村也不失时机地利用村民会议、村级家长学校、寒暑假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交流会等形式作广泛动员,提高人们思想认识,使大家认识到年轻一代的教育,必须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之路。有一位基层村领导说的好: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基层村干部的一种责任。

三、开展丰富的社区教育主题活动

1.关爱特殊学生,开展结对帮教活动

学校每学年都向各村关工委、联系村教师和村学生活动组组长下发分村学生名单,并和村关工委成员商量确定各村“特殊”学生名单,要求所有联系村教师和村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至少与“离异家庭学生”或“适应不良学生”或“流动人口家庭学生”结一个对子,并长期开展帮教活动。学校在寒暑假组织村、校相关同志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针对出现辍学倾向的学生,学校及时向村关工委反映,并一起努力做好其思想疏导工作,以确保学校没有一个流生。

2.组织社会实践,开展德育基地活动

学校在社区建立劳动、德育等各类实践和活动基地,如:吊桥战斗遗址、蒋家村战斗遗址、73031部队副食品生产基地、敬老院、寨桥水产养殖场、林场等等,寒暑假,在村关工委和联系村教师指导下,学校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文明创卫、文化寻访、尊老敬老、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兴趣,开展社区兴趣活动

针对社区环境的复杂,网吧、游戏室对学生的诱惑,学校和村关工委一起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改变不良兴趣,培养正当兴趣。除发动学生干部加强对学生假期行为的监督外,还因村置宜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例如:举行球赛、观看电影等。学校发挥寨桥书画协会资源优势,组织社区书画爱好者与学生书画爱好者结对活动,组建学生社区书画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利用校图书馆资源,假期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组长负责办理借阅手续后,由村关工委定期组织本村学生开展读好书活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4.评选“十佳学生”,开展社区榜样教育

学校每年组织开展寨桥社区“十佳中学生”评选活动。整个评选过程由学校负责操作,结果报镇“关工委”批准。新一届“十佳中学生”产生后,除利用橱窗公布,召开大会,颁发证书,组织学生学习先进事迹外,学校均将事迹材料印发各村关工委,由村关工委进行宣传,并在村学生表彰大会上进行村级颁奖。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学生身边的典型,促使学生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从而在社区掀起一股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你追我赶的比学热潮。

5.重视家教培训,创建村级家长学校

为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学校和基层村关工委合作,在校级家长学校建设的基础上,指导各村开展有计划的村级家长学校的创建工作,每期家长学校活动都和家长进行一个家教主题探讨并下发家教学习材料,形式有家长的现身说法、学生的心声表白,还安排班主任老师分室和相对应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每次活动由一个村单独组织,也有同一年级家长参加的几个村的联合活动。每期家长学校活动,除学校老师、领导作为教员外,还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作特聘辅导教师。创建村级家长学校符合家长的需要,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6.加强村校研讨,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学校每学期都邀请16个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退教小组长来校和镇关工委领导、学校领导和联系村教师共同举行座谈活动,学校在认真倾听基层村领导对学校关工委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基础上,每学期都要拿出工作设想和方案,尤其是要对寒暑假工作作出书面和详细的部署。在研讨中,各村关工委同志都一致认为:学校对每个学期社区教育工作考虑周到,每年有创新,并追求实效,对各村关工委工作指导到位,保证了社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长效的社区教育评价机制

社区教育要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工作评价制度。学校健全了“三好孩子”和“三合格家庭”的评价制度,明确了学生、家庭和村校在评价过程中的职责。许多村建立了村“关工委”成员工作的考核制度,学生社区活动积极分子考核办法。学校制定了联系村教师职责、学生社区活动制度、学生社区活动组职责等,学校还制定了先进联系村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社区教育先进学生活动组的评选办法,以此规范学校社区教育工作,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落实积极的社区教育奖励措施

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促进社区教育工作开花结果,全镇16个村利用寒暑假召开各类学生表彰奖励大会已成常规。部分村制定了一些具体的奖励制度:如对升入重点高中和大学本科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评选为镇“十佳中学生”、“优秀三好孩子”、“优秀三合格家庭”、校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进步学生”及“社区活动积极分子”等进行奖励。学校每学年都要评选出先进联系村教师和先进学生社区活动组和组长,并颁发证书。在教工年度评优中,在同等条件下,先进联系村教师优先考虑。在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时,优秀活动组组长优先考虑。评优奖励措施的落实,更加调动了社区关工委同志和教师积极工作、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了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

五、活动成效

1.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社区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初步总结出了一条农村初中开展社区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即:以学校为主导,退协配合,村关工委支持的“村校互动”模式。如今,“村校互动”开展社区教育这种模式也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在寨桥中学的指导下,在16个村级社区得到普遍推广。

2.营造了一种关心重视教育的良好社区氛围

村校社区工作的互动,村委重教激励措施的实施,促使更多的家长更新了育子观念,由一味的赚钱财,转向了重视育人才;由望子成龙的心态转向了教子成龙的追求。家校联系更加密切,家长工作走向主动。“三好孩子”和“三合格家庭”的评选,不断推动者“三无村”的创建。社区活动的开展,村校关系更加融洽,联系村教师为村民熟悉,他们朴实的工作得到社区人的赞扬,社区的教育也由此受到了更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周卫民先生率先设立“‘福德’德育基金”,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社区悄然形成。

3.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发展

学生在良好的社区氛围中接受着熏陶,在参加的社区活动中接受着洗礼,学生的文明层次得到了提升: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多了,违反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的学生少了;勤奋学习的同学多了,懒惰厌学的同学少了……。这也无形中促使着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武进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寨桥初中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荣获全区一等奖中的第二名。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活动反思

1.社区教育工作要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村关工委和退教协会的协作配合,但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社区教育工作除作总体策划,分时段具体指导落实外,更要加强对联系村教师和学生活动组组长的培训,增强他们组织活动的意识,提高其活动能力,平时还要多加强与基层村干群的联系,加强镇、村、校之间的研讨,以积极主动的工作赢得社区的理解和认可,这样才能有效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2.社区教育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得到社区行政力量的支持和推动。尤其要得到村支部、村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基层村领导绝大多数也认识到,社区教育工作是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因为工作开展与不开展,开展得好与坏与他自身好象没有多大利益关系。所以,工作一忙,往往会把它忽视甚至淡化。如果政府部门也能将重视和开展社区教育情况作为衡量村干部政绩的一个指标,象其他条线工作一样,出台一个对基层村领导政绩考核的文件,这会对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以上因素也是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社区存在不平衡现象的重要原因。

3.广义上的社区教育内涵丰富,面广量大,且开展难度也较大,“村校互动式”社区教育是结合现有社区村级建制的特点,开展的一种既有可操作性又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社区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具体实施必须有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寨桥联庆村委小海村44号 电话:0519 - 86261012 邮编:21317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