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张家港听课活动心得 周 洁
今年4月18日,本人有幸随同本校青年教师一起,参加了在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举办的“第13期全国课改典型名校初中‘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听课。
教学内容同为一篇课外小说:欧亨利的《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四位语文来自不同名校的语文老师,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闸北八中的施老师设计精致、设问精巧有效;杜郎口中学的史老师营造了一个开放活跃、人人争先的课堂;张家港二中的申老师细腻入微、抓实基础;洋思中学的唐老师则大气、粗放。名家的课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得到一些思考和启发。
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设计,尤其是小说这种文体,教学方法更可灵活多变。但是作为教师怎样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课堂课型的设计、具体到问题的设计都得有讲究,要从文章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等学情出发。有的老师“放羊式”的教学、有的老师“粗放型”看似很大气的教学往往让学生摸不着边际;有些则“保姆式”亦步亦趋点点滴滴地教学,往往肢解了文章,给学生的脑中填充了太多的碎片,不能从整体上有效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实在是“事倍功半”。
最让我欣赏的是第一位老师,她的课堂没有“令人惊艳”的各种新花样,而是朴朴实实、真真切切的一堂“常规”语文课,该读时认认真真读好、该讨论时有效深入地讨论,这是一堂很接地气的课。可是这么看似“平民化”的课怎么能上得精彩,令人叫好呢?
我想除了该位老师扎实的功底外,就是她精心的设计。她设计的主文题切入口小,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她请同学根据故事情节另外找一个词语替换小说原题中的“浪漫”一词,讨论后确定用“荒诞”一词替换,接着扣住“荒诞”一词去揣摩文中的相关情节,由此带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理解小说的结尾、小说暗示、照应的手法、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寄寓在此的感情讽刺与同情。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到小说题目,理解“浪漫”一词比“荒诞”更恰当,感受“忙碌”与“浪漫”形成反差的张力,令人回味和深思。
这一设计 “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契合当前整体阅读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整体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活泼生动的阅读活动。在解决这一至几个关键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这是符合当前教学改革要求、适于广大语文教师运用的一种科学的教材处理方式。从教学过程看,它以其完整性而大大优于肢解课文、架空分析、教师独占讲台的课堂教学;从教材处理看,它的角度小巧灵活,不像“单元教学”那样令许多教师望而却步,因而有着重要的教改意义。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活动的一点想法和收获。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