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链接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教学资源>>教育随笔>>小说教学中的一点的思考
小说教学中的一点的思考
录入者: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4年12月15日

                      小说教学中的一点的思考
                  寨桥初级中学 张敏
   《父母的心》选自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美好的旅行》,写了一个绝不会扔了孩子而送走孩子最后又把孩子一一要回来的故事,以表现“父母的心是多么伟大”这样一个主题。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平静的叙述写的这个故事,简单而不简约,很具有可读性。
    但我在听秦老师上课时却发现学生发言很是随意,学生在语文实践方面还是很粗糙,很多学生的仅仅是对小说内容的把握,没有自己的质疑和思考。怎样利用小说阅读来使学生走向感悟和实践,我陷入了深思。
    针对这种现象,我结合自己平时上课的情况,寻找其根源所在,大致有这几点。
 一、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平时的教学中,无论篇幅长短,课前预习,只是作一般阅览要求,学生到底看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课堂上虽然会反映出来,但没有做过研究,为什么预习质量会如此低下。课堂教学时,按照一般的模式套路来,从作家作品到背景介绍,再到情节梳理和人物形象分析,最后到小说主题归纳。
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地是,文学常识和背景由教师介绍,其他的内容会由教师设计出一组问题,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要求他们结合文本进行思考并回答,一个回答不出,再找一个,三四个学生都回答不出,就由教师代劳,最终,皆大欢喜,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原本不会的问题,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答案,教学任务完满完成。
所有的文本基本上都是这样上,为什么换到学生起来评点时,却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了呢?因为,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始终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不等同于起来回答教师设计好了的几个问题,而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然而,由于课前盲目地读书,课上,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无法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探究。因此,课堂学习,在学生,则是忙于应付那几个问题,至于展开质疑和争鸣,时间根本是不可能有的了。没有质疑和争鸣,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就无从培养。
二、学生审美距离把握不准,教师缺乏引领。
一部优秀小说,总是以个性鲜明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和启示,让读者认识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
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人物形象,一般停留在个性特征的分析上,比如,“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文字,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对于基本的描写方法早就已经掌握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难度系数不是很大,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
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个形象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是什么,基本上很少去作深入的分析。
于是,文本的学习,学生得到的只是贴标签似的孤立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学生很少走进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于是,就出现了“觉得父母说谎”,“富夫人很慈善”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阅读。
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小说文本的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变旧的课堂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一、精心设计好预习题,让学生结合学习资料、各种媒体,对文本进行阅读、比较,筛选信息,形成自己对问题独到的思考,然后带进课堂,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开展争鸣,通过争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形象的社会性、典型性的理解。
我组织学生学习《父母的心》一文时,就放手让学生事先根据手里的学习资料,对故事情节的真实性、人物悲剧的根源进行分析,再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展开争鸣。最后,学生对整个故事的把握就很到位,让他们再续写小说的结尾时,能够与前面的情节一脉相承。
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可以慢慢养成借助资料、各种媒体来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培养他们比较、鉴别阅读的能力;在争鸣中逐步培养出文学批评、鉴赏的能力。
第二、在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注重引导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比较文学形象。因为,文学来自于生活,人物形象极有可能就是身边某一个熟悉的或者曾经见过的人,让学生结合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或认识的、或曾经见过的人的情感体验,再回到文本中来解读,对形象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学生评点了父母形象之后,没有急着否定他们,而是借助于文本的阅读,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去寻找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平时的言谈举止,再跟父母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理解父母的那些行为举止,原是因为他的出身低微,原是那个阶层的人都会或多或少所会做的。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赏析,对父母的情感就自然地转为理解和欣赏了。
经过这样反复的比较阅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就自然地能结合现实来进行,从而实现了小说的现实价值,而学生可以借助于课堂上掌握的这些方法,对自己观看到的其他文本或影视作品进行有意或无意鉴赏,慢慢地鉴赏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大提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文本拓展延伸,从而有效的进行写作实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寨桥联庆村委小海村44号 电话:0519 - 86261012 邮编:21317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