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者巍峨,千古不朽
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张丹凤
一、设计意图
1、九下语文第三单元的导语指出:阅读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精神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传承“士人精神。士人,总能靠着一股精神立于天地,他们用一生诠释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国家的脊梁!他们思想、品格与情怀,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2、2023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5周年。周恩来这个名字,走过125年的风雨历程,今天,人民依然深切地被他的精神所打动。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通过学习周恩来光辉思想、高尚品德、丰富知识、卓越才能和优良作风,激励自己,把周恩来的士人精神化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不断前进。
3、武进教育系统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以武进教育系统在推动落实“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做法与成果为主要内容(如树人红盟、吾有优学彩虹桥、吾有优学心家园、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国队一体化育人等)传播武进教育正能量。
二、思政微课内容、表演形式
1、“士”精神,既“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气概,一种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就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不畏强权,维护国家利益,守护国家安宁的精神。据此,在九年级备课组开展“士者巍峨,千古不朽”的专题研讨及教研课展示活动。
学生明确士子精神的深刻内涵以及在二十一世纪对我们的影响:(1)“士精神”体现着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用“士”精神可以涵养“真、善、美”的美好品质。(3)“士”精神中的悲悯情怀与忧患意识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忧患意识是一个人的内心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荣辱、成败,而将世界、社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人类、社会、国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奋斗图强,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
2、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区政府投资建成“士子精神纪念馆”,传承和弘扬士子精神。馆内共设三个分馆:“义士馆”“学士馆”和“国士馆”。两周后该纪念馆会迎来大批游客,但馆内的士子图片还没有挑选好,请你帮忙出谋划策。
(1)从所学知识及课外素材拓展中为每个纪念馆选择4位人物(古代2人,现当代2人:一位是周恩来),并概括其主要精神事迹并恰当议论。
(2)选择一个分馆,充当其解说员,写一段解说词。
3、专题学习梁衡《大无大有周恩来》并举行“周恩来同志诞辰125周年纪念座谈会”,师生交流各自研究心得。
周总理虽然离开我们四十七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伟人之魂竟是可以这样地充盈天地、浸润万物!他爱心博大,覆盖国家、人民和整个世界。他的大德,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士子的仁义忠信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
周总理无论在自身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功德、才智、得民心等都很像诸葛亮。但他不立言,没有一篇《出师表》可以传世。四十七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了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它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囊括空间而护佑生灵。
4、集体诵读,深切缅怀
“武侯星陨,江山依旧,千秋寂寞圣贤。投笔岚山,运筹黄埔,一生戎马多艰......”在党员老师的带领下,齐声诵读《望海潮·悼周恩来》,深切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学习弘扬他崇高的士子精神,寄托恩来精神赓续者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星辰不会陨落,因为他们的光芒,山记得,江河记得,天空记得,我们记得。”逝者如斯,我们不可能总躲在老一辈身后仰望他们的背影,我们也总有一天不可避免站到前排。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为民请命、上下求索、不屈不挠、铁骨铮铮、宁死不屈、以天下为己任……
三、微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