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链接
 
2018寨桥初中市区先进班集体测评教师会议讲话
录入者: 汤建峰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8年04月11日

2018寨桥初中市区先进班集体测评教师会议讲话

 

时间:410日下午

地点:教工会议室

主要内容:关于我校开展市区先进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推荐评选工作

一、传达上级文件精神。

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18年省市区级普通中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市区级先进学生集体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及对象:普通中学的正式在籍学生。

(二)推荐条件

1.市、区级三好学生。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工作能力,优良的学业和健康的身体,并分别在初中阶段至少一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2.市、区级优秀学生干部。必须符合市区三好学生条件,现任班级正副班长或正副团支部书记或学校团委、学生会干部等职务。

3.市、区级先进学生集体必须从校级先进学生集体中产生。

(三)推荐程序和要求

1.学校要按照班级学生推荐、任课教师和年级组评议、全校公示(1周以上)、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组织审核的程序确定名单,再上报区教育局。

2.各校在推荐先进时,要严格坚持条件,认真按规定和要求办事,严把质量关,对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推荐手续的,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评资格及荣誉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推荐名额

1.省、市、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及市、区先进学生集体的名额按照各校学生数和班级数的一定比例下达。(名额分配详见附件一、二)

2.各校推荐的人员要兼顾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任何一所学校推荐省、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名额每班不得超过2人。各校推荐上报的人员一律不得突破分配名额。

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招生录取中不加分。

(五)材料上报

1.推荐的省、市、区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及市、区级先进学生集体均须填写相应的推荐表及汇总表,省、市、区级推荐表及汇总表纸质稿一份加盖公章后于416日前报区教育局基教科。

2.学校向区教育局上报正式推荐名单的同时,应附下列材料:

⑴公示的起止时间、地点位置、公示方式、小样及收集的有关意见(书面记录原件);

⑵党政联席会议记录的复印件(校长签字);

⑶被推荐学生的推荐表(班长、班主任、校长签字)。

二、对我校推荐工作安排说明

1.明确推荐范围及名额:

九年级:市区先进集体各1个,市区三好学生各2个,区优秀学生干部各1

2.市区先进集体产生方式:

①按照文件精神必须从校先进集体(文明班级)中产生。

②班主任对照条件于49日吃饭前向校长室填写申报表申报。

③申报班级要撰写争创市区先进集体事迹介绍(1000字左右)。

410日周二下午三节课后举行全体教师会议,开展争创市区先进集体事迹介绍,然后进行测评。

411日上午举行评优评先工作小组会议,根据教师会议投票结果,结合班集体建设实绩,民主推荐市区先进集体各1个。

3.市区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产生方式:

市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产生于学生会干部、正副班长及团书记等,每班1名。由政教处负责,411日产生,填写推荐表及汇总表,放学前交清。

4.校内公示:411日放学前校内公示市区先进集体及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

三、申报的班主任进行争创市区先进集体的事迹介绍。

下面就由申报班级的班主任进行事迹介绍,本次申报市区先进集体的班级有 4   个,它们分别为  2、九3、九4和九5,下面就由  朱秋菊、蒋晓菊、朱丽华和将逸  依次上台介绍,掌声欢迎!

四、民意测评,根据投票结果,召开校评先评优工作小组会议,民主推荐市区先进集体。

好,下面我们开始民意测评,请老师们在认真阅读各班级的“2018年申报‘市区先进集体’班级的主要荣誉”和聆听各班级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并结合平时你对该班级的了解,客观、公正、公平地选择两个班级,填好后请折叠好上交,谢谢大家的合作。

再次提醒:请在你赞同的那一个班级下空格内打“”,只能选2个,交给邵主任。

五、请评优评先领导小组成员留下来,到二楼小会议室开会。

总结:因时间紧张,几位班主任积极申报,回顾近3年带班经历,挖掘班集体建设经验,认真撰写事迹介绍,这种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对班级负责的值得我们在座各位好好学习!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几位班主任的育人智慧和管理经验,不仅是我们班主任共享的资源,也是我们每位任课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再次感谢发言的班主任,也感谢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寨桥联庆村委小海村44号 电话:0519 - 86261012 邮编:21317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