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公立初中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引擎”
-----谈如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的几点想法
寨桥初中副校长 魏丽芬(2018.8.17)
各位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同仁,大家好:
我来自寨桥初中,有幸中奖,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讲话,很紧张;培训很接底气,颇有指导意义,听了名校长们的介绍,深感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很多,如学校发展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新形势下制度的完善、教师内驱力的激发和教师专业的发展等等。联想我校当前发展现状,确实有些困惑,有些纠结,可能也是我们公立学校,尤其是农村公立学校近年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下面我就结合培训感悟和学校实际,就如何激发教师内驱力谈两点个人肤浅的想法,不当之处,请多多包容,望批评指正。
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近年来的师资和学生构成的变化:我们寨桥初中,隔湖之滨,地处偏僻,2009年实行绩效工资时我校有30个班,10规制,每位教师的工作量都是满负荷,个别教师甚至还超负荷,那时觉得能做班主任,能上主课,那是一种能力的象征,是一种荣誉,是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大家心态平衡、工作积极、乐于奉献,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10个班平行分班,公平竞争,师生不懈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保持着一种高位运行的态势,寨中人也以此为荣,也收获了职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近年来,随着民办学校和城区学校规模的扩大,吸纳优秀老师和优秀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提升,近年我校调往城区学校共有8位青年骨干教师,都是担任主课的优秀班主任。我校优秀生源外流严重,学生人数不断减少,现在我校共有15个班,5规制,外地生占70%,今年小升初208人,而且近年来学困生队伍不断壮大,学校除了有施教区范围内的,还有来自周边其他地方的,尽管我们抱着“挽救一个学困生,等于挽救一个家庭,那是功德无量的事”,但学业成绩的提高却是困难重重,尽管我们老师不放弃,不抛弃,尽力而力,追求进步,近年来中考优秀率依然比较好,今年中考在自主招生中录取,省前中、省湖高、省横中各一个,近200名考生,中考上统招的有2个,600以上有10人,但低分率的提高,及格率的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因学生数减少,教师出现超编,人均年龄也已46岁,还有2位女高5级留下,从而导致教师发展缺乏内需,职称评审难度大,岗位升级无望,原来的一些激励机制已不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就当前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谈两点个人的想法。=
校长垂范,专业引领。
“一位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名校长的介绍,使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领略到名校长的人格魅力、智慧管理和专业引领,他们执着的追求、改革的意念、博大的胸怀、强烈的敬业精神、丰厚的文化底蕴、睿智的谈吐,令人赞叹不已。我校中层在8月10、11日还参加了前黄教育集团组织的中层干部培训,庄惠芬校长好学善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初她为了探索星河小学的办学方向,参观了全国30多所名校,结合学校实际,才形成了星河自身的特点。她一直走在教学一线,深入教工学生之中,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善于捕捉师生亮点,及时保留和传递正能量,发挥辐射作用;她注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探究,主动承担大型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撰写论文(有一名教师撰写论文参加省级评比,庄校长改了大部分内容),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校长具备了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高尚的师德和人格的魅力,无疑会成为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标杆,更是开展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从多位校长的介绍可以看出:他们的领导力,他们的管理智慧来源于长期的学、思、悟、行,善于在学习中迁移,在思考中感悟,在反思和实践中提升,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用更多的时间亲历课堂,与教师一道教研,共同努力,发现和发展优秀的教师团队,从而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刚柔结合,完善制度。
近年来我校学校规模不断缩小,10年已减一半,原来有30个班,近1400多人,如今只有15个班,600多人,学生的构成已发生的较大的变化,教师超编,教师的工作量已从原来的大家都满负荷变为工作量严重不平衡,尤其是一些主课老师是满负荷,相当一部分术科老师工作量不足,原来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重平衡,重稳定,在当时形势下是适切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今已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绩优多得的分配原则,根据校情的变化,需要作出调整与完善!
根据区第三轮岗位聘任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拟定通过,并实施了《寨桥初中教师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德育工作、师德年度考核细则》,不仅将师德、教学常规、德育等教师基本要求纳入考核,尤其将学校发展中的薄弱方面如学科竞赛、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学生竞赛、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内容,使考核评分标准体现“多劳多得,绩优多得”的价值导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一学期以来,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的积极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正处于转型期,原来的一些制度可能不适应当前学校发展的要求,有的甚至会制约教师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思考与完善。如:学校评先评优制度,原来的做法:先教师申报、述职,然后教师投票、评先评优领导小组商定,这一做法的弊端日益明显,评先评优未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这一制度急需完善:可以像有的学校那样实行评先评优积分制,如:年度考核,先把考核结果优秀纳入岗位考核得分中,每学年再进行考核积分,可以与下列内容挂购,每月师德考核,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论文获奖、组织学生兴趣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相结合,做到突出实绩考核,兼顾师德考核和民主投票。
另外,学校实行刚性管理,在讲原则、讲规矩的同时,还需要融入科学的人性化管理。如制定学校请销假制度时,可以考虑教师在直系亲属生病、婚丧、子女中高考等特殊情况下,适当照顾。再如:昨天苏十中周颖校长讲到,他们学校对离退休前三年的老师给予工作量减半的照顾,如果继续满负荷工作,工作量则乘以1.5倍,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确实应该考虑,因为人都有老的时候,往往有一些实际困难需要照顾,这样的人文关怀更暖心!听说我区青韵学校后勤还主动承办了教工汽车的保险、年审等工作,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教师安心工作。因此,学校只有坚持刚性和柔性管理的巧妙结合,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人文化的管理,才更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随着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行走在农村公立学校发展的路上,深感不易。我区湟里初中为我们公立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示范,走出困境,走向卓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今后,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将紧紧依托区管校用、岗位聘任等政策,从我们实际出发,围绕效率优先、多劳多得、绩优多得的分配原则,逐步改革和完善不适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制度,激发教师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